7 调查资料整理及分析

7.1 调查资料整理的步骤

7.1.1 调查资料的审核

调查资料的审核是指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检查资料中是否存在问题,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7.1.2 调查资料的整理

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是对调查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 ,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 ,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7.1.3 调查资料的编码

将问卷或调查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

7.1.4 调查资料的录入

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手段将资料存储。

7.1.5 调查数据的清洗

数据清洗是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效值和缺失值等。与问卷审核不同,录入后的数据清理一般是由计算机而不是人工完成。

7.2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的方法—统计分组法

7.2.1 统计分组的含义和原则

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 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 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统计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统计分组应遵循一下几项原则: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

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则,即所谓“穷举”性。3.必须遵守“互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7.2.2 分组标志的选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组标志的选择。

1.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分组标志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分组的科学性。如要研究总体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应该选择反映该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统计总体中的个体有许多标志,选择什么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要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例如,要了解某单位职工的学历状况,就应选择“文化程度”为分组标志;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以“成绩”为分组标志,而不能用“性别”、“年龄”、“收入”为分组标志,因为这些内容与要了解的内容关。

因此,根据研究目的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保证统计分组具有科学性的关键, 是保证统计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

2. 选择最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明确了统计研究的目的,还不等于能够选择好分组标志。因为说明同一问题的可能有若干个相关标志,在进行分组时,要根据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例如,研究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状况,而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志有家庭人口数、就业人口数、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含本人)、家庭年收人、平均每人年收人等。其中,最能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志是“平均每人年收入”,所以应选择这一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 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标志内涵的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

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标志的内涵也会

发生变化。同一分组,在过去适用,现在就不一定适用;在这一场合适用,在另一场合就不一定适用。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一般是分为四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而现在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企业等类型。又如,对最低生活水平的确定,就不能沿用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标准,而应根据目前的生活水平状况制定标准,然后再进行分组。此外,行业的划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这样可以保证分组标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适用性。

7.2.3 统计分组的类型与方法选择

一、按标志的性质不同

按标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1、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用品质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组来表示。按品质标志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数和组限都非常明显。

这些组在组限上、性质上都很明显,不存在组与组之间界限难以划分的问题。在统计工作中,对于比较复杂的分组则由上级统计机关或各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编制标准的分类目录供大家使用。

2、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例如,职工按工资收入多少分组,工业企业按产值分组、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等。

二、按标志的个数

1、按标志的个数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是指按照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2、复合分组是指对同一个总体在同一张分组表上,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7.2.4 次数分布

分布数列(distribution series)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归类,将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汇总,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又称为次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称为次数或频数,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次数分布可以表明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特征,并据以研究总体某一标志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规律。例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后形成的人口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学生按年龄分组后形成的学生人数在各组分布情况的数列等,都是次数分布数列。次数分布数列主要由各组名称(或各组变量值)与各组单位数(次数)两部分构成。有时也可以把比重列入分布数列中。次数分布数列的形式很简单,但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次数分布数列直观地表明了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和结构状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构成、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规律,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7.2.5 汇编、制表和绘图

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组后的调查资料、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和编辑, 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

常用的手工汇总方法: 画记法:写“正”

折叠法:需要汇总的项目/数值折在边上,相加汇总过录法:录入预先设计好的整理表中

卡片法:特制的摘录卡片

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

散点图:显示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8 调查结果报告

8.1 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8.1.1 调查报告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 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8.1.2 目录

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

8.1.3 摘要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意思是摘录要点或摘录下来的要点。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8.1.4 调查概况

调查事情的简论。

8.1.5 调查结果

8.1.6 调查结论与建议

8.2 调查报告的撰写

8.2.1 调查报告的写作原则

1、有调查对象。

2、有一定调查数量。

3、有调查方法。

4、有调查数据。

5、有调查分析。

6、有调查结论。要求,方法科学。

8.2.2 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 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不同点。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 有主张性,必须注意言辞语气。

有翔实性,必须注意简明扼要。

8.3 调查报告的完善

8.3.1 对调查报告使用的指导

调查报告适用的使用范围,对象等。

8.3.2 调查报告的评价

对调查报告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8.3.3 调查报告的反馈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

点击阅读全文